在普陀区桃浦路127号的车站新村内,一方黑色大理石纪念碑静静矗立。它高两米,宽一米有余,正面镌刻“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”,另三面则刻满了那段烽火岁月的简介。
这里原为广东人范肖之所建的两幢西式平房,称之为“范庄”。1932年“一二八”淞沪抗战时期,十九路军临时军部设在这里,蒋光鼐、蔡廷锴等爱国将领曾在此指挥作战,率部奋勇抵抗日军进攻。宋庆龄、何香凝亲赴指挥部慰问,褒奖他们洗刷了“九一八”事变不战而退的耻辱。中共江苏省委也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活动,支援十九路军抗战,还领导和组织了上海市各业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。1937年范庄在“八一三”淞沪会战中毁于炮火。但历史的痕迹并未随之湮灭,1989年,普陀区人民政府在此立碑纪念;2021年,遗址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,成为传承抗战精神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。
“一二八”事变爆发以后日军突击十九路军驻地
如今,碑下常有鲜花静置,四周一片祥和的安居景象,正是当年将士们以生命奋战实现的愿景。
而与遗址仅一路之隔的,是一座见证此番战火的重要交通枢纽——上海西站,它始建于1905年,曾用名“真茹站”“真如站”,如今已焕新成为集铁路、地铁、公交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级综合交通枢纽。作为沪宁城际铁路的重要经停站,它不仅有效分流上海站与虹桥站的压力,更是助推普陀作为上海西北门户辐射长三角,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提供更高质量服务。
抗战时期的真如站和现在的上海西站
就在不久前,“真如之心——上海西站及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最终方案评审会”刚刚结束。来自全球的顶尖设计团队围绕“站城共生、文脉新生、生态赋能”主题,提交了多个前瞻性与落地性兼备的方案。未来,这里将通过立体化交通组织、公共空间提质和产业生态构建,打造成为集交通枢纽、商务办公、旅游集散于一体的“城市会客厅”,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活力增长极。
真如城市副中心
从抗战烽火中的前线指挥部,到如今面向未来的城市枢纽中心,这片土地既承载着先辈的不屈斗争精神,也连接着时代发展的脉搏——在红色基因与现代化建设的交融中,普陀正以昂扬向上的步伐,迈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